科创 · 人文 · 生态
人文科技创新门户!

高校银行共同合作 推出四本金融领域智库著作

丛书图片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刘越)9月4日,“百年变局下的中国经济金融形势与未来”研讨会举行。会议由中国建设银行研修中心(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会上发布了双方智库合作成果《百年变局下中国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国有大行品牌价值提升的战略》《数据要素赋能商业银行变革》《国际金融法律环境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四本著作,共计100万字,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莅临研讨会并发表致辞,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曹远征、黄益平、李稻葵、莫万贵、杨东及执笔团队负责人等作主旨演讲。

  智库合作 聚焦前沿

  2021年6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课题即智库合作内容之一。此课题由中国建设银行研修中心(研究院)常务副主任(副院长)彭钢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为总牵头人,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国家一级教授王国刚、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等顶级金融专家作为执笔团队主要负责人,并组成了50多人的研究写作团队,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所推出的重磅成果。

  中国建设银行研修中心(研究院)作为建设银行总行的政策研究和教培机构,始终围绕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三大要求展开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作为新型特色智库,致力于追踪全球治理、宏观金融、大国关系、公共外交等研究前沿内容。该课题是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建设银行智库合作的典型案例,开辟了高校智库与银行智库合作的新模式。

  该系列丛书追踪了百年变局下现代金融理论的演变与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对把脉中国金融体系的变革与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本著作 各有乾坤

  《百年变局下中国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一书试图回答“金融业的百年变局是什么”,影响金融业百年变局的变量有哪些,这些影响因素将如何发挥作用。近年来,新冠疫情、地缘冲突、气候变化、数字技术等因素冲击着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加速了金融领域的演变发展。为此,书中提出当下全球金融治理及中国金融发展需要关注五个重点:一是金融市场底层逻辑与制度安排;二是发达国家金融武器化、政治化趋势及影响;三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对金融变革的影响;四是气候变化需要更多全球金融治理层面的合作;五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

  《国有大行品牌价值提升的战略》一书提出,未来中国迈向金融强国需要发挥国有大行的引航与支柱作用,加强国有大行的影响力建设与品牌价值建设。根据Brand Finance联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3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榜单显示,榜单前50名银行中,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排名虽未发生变化,但是品牌价值出现缩水。品牌价值的提升除了仰赖传承,更要依靠与时俱进的创新。尤其在新一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浪潮下,还需持续挖掘核心资产的时代价值。面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现有的“经济大国、品牌弱国”挑战,国有大行更应通过不断提升核心价值助推中国品牌强国梦,提升中国金融发展的软实力。

  《数据要素赋能商业银行变革》提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数据要素是新时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推进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书中分析了各地区、各类商业银行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的大量先进做法和示范经验,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化提出五个重点: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数据产权制度;二是强化开放共享,推动数据要素自由流动;三是创新交易机制,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四是强化风险应对,推进数据要素安全管理;五是完善监管治理,构建数据市场治理体系等。

  《国际金融法律环境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提出,新时代、新格局下国际金融法律环境所涉及的领域更为宽广、更具延展性,因此需将数字货币法律、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法律、跨国企业税收规则、人权和民主等议题也纳入其中。书中提到,目前国际金融法律环境面临全新变化,在中国商业银行“走出去”的过程中,法律风险已成为其应对与防范的重点。中国商业银行需积极应对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和国际制裁,以充分保护海外金融消费者权益。

赞(0) 打赏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