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 · 人文 · 生态
人文科技创新门户!

加强地理信息测绘 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熊伟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来在服务和支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数字中国时代,必须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持续向纵深推进,对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需求不断增加。在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为数字中国建设打造统一的时空基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时空数据要素保障、为构建新安全格局守好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底线,如何统筹测绘地理信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防护,目前还面临几大挑战。

推进北斗规模应用数据管控亟待加强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在“2522”整体框架布局中对“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提出了“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的明确要求。

加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以下简称基准站)建设和应用是落实这一要求的重要任务,其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落地的主要地基基础设施,现阶段在维持国家空间基准(测绘基准)、提升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促进北斗规模应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竞相开展基准站(网)建设,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已建成超过3万座基准站、10个左右全国性的基准站网服务系统以及一些区域性的基准站网服务系统,推动时空基准、时空信息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自动驾驶、智慧出行、现代物流、智慧农业、资源能源调查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等多个领域,较好地支持了北斗产业化发展。

由于基准站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必须对数据观测、传输、处理、分发服务等环境进行安全管控,防止相关数据泄露,而目前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技术尚不能完全支持全国范围大规模并发数据处理和服务需要,这也是在推动基准站规模化应用、支撑北斗产业发展中需要尽快解决的关键问题。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制度建设要加快步伐

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522”整体框架布局关于“夯实数据资源体系”提出的“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等要求,必须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制度建设。

测绘工作天然就是“与数据打交道”的一项工作,获取、处理、服务都是以数据为主,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但这些数据中大都涉及国家安全,需要对其采用相应的保密措施进行管理,数据流通效率、使用效率相对较低。

一直以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都在持续开展测绘地理信息保密处理技术研发工作,有力推动了1:25万公众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天地图”公众版数据、各种导航定位数据的社会化应用,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市场流通,释放数据价值潜能,网上打车、送餐外卖、共享单车等这些以地理信息数据应用为核心支撑的新业态已经全面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总的来说,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化大生产、更好地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需调整发展思路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作为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加快推动自然资源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构建“实时感知、状态监测、远程分析、动态反馈、趋势预见、适时控制”的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治理模式,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2017年《测绘法》明确将“生态保护”确立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法定服务领域之一,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测绘地理信息作为自然资源工作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全业务链条中发挥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尤其是支撑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矿区越界开采、土地荒漠化监测等工作。面向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新任务、新要求、新需求,需要进一步调整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思路,处理好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作为自然资源独立业务板块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数据优势,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测绘地理信息安全保密管理遇到压力和挑战

一直以来,测绘工作始终将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作为底线要求和重要内容加以推进,1992年以来构建起的以《测绘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系严格遵循了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具体体现在测绘资质、测绘质量、地图市场、涉密测绘成果、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等领域的管理工作中。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融合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测绘活动正在逐渐由野外作业转变为“足不出户”(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卫星等多源数据处理或大数据分析实现),作业装备也由相对笨拙的地面设备转变为更具隐蔽性的智能感知装备(智能汽车、传感器、摄像头、手机、相机等),可以说,测绘地理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支撑和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发力。

大力推动基准站规模化支撑北斗产业发展

统筹基准站安全保密和共享应用,做好全国基准站建设与应用规划,评估全国基准站资源分布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加强基准站资源共享应用,引导和鼓励基准站建设与应用主体单位,结合业务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协同推动基准站的社会化、规模化、深度化应用;从标准、政策、规划、法律等层面,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基准站网数据保密、安全处理和管理要求,为保障基准站网数据安全应用提供有力的指导。

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作用

密切跟踪掌握国内外形势、实际需求及技术发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保密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产权制度、交易制度;另一方面,持续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保密处理技术研发,保障导航定位数据、遥感数据、地名及制图数据、智慧交通及物流轨迹数据等平台数据、物联网及常规调查监测数据等各类时空数据的高效流通和循环可用,确保大多数用户使用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都不涉密,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耦合协同,为供给和需求牵线搭桥,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时空上快捷精准智能匹配和高效流通,加速激活和释放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潜能。

全力聚焦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在空间定位、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智能解释、三维自动建模等方面独特的技术优势,加强“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网络和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建立地理实体与自然资源实体、不动产实体等要素之间的时空关联,基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成果建设和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推动时空大数据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促进自然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实现“以数据换空间”。在做好这项工作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和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关系,筑牢实景三维中国数据生产、存储传输、软硬件安全底线,在加强数据利用的同时保障安全,在强化安全的同时推进利用,做到“该保的保住,该放的放开”,让数据资源流通更顺畅、应用更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密切跟踪新形势发展,研究确定新需求新技术新业态影响下的测绘活动的边界及其有效监管举措。深刻把握安全与发展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彻底解决关键技术装备的安全可控、数据建设与应用的安全防控等问题,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当今世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以及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和新赛场。我们一定要积极顺应国际发展大势,主动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科学部署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数字化转型,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作者介绍:熊伟,研究员,自然资源部测绘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与法制研究室主任,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赞(0) 打赏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