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梅
最简明清晰的油气理论入门读本。5位院士作序,8位院士联袂推荐,出版5个月售出20000余册。《油气简史》,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科普读物。
《油气简史》一经面市就收获了众多读者的盛赞,被誉为同类读物中“科学性、普及性兼具的经典之作”。如今,《油气简史》第二版正式出版,还不快来领略油气领域的奥秘!
西南石油大学张烈辉教授等历时近四年编着,以深厚的石油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油气开采经验为基础,以油气从生成到发现、从地下到地面的生产过程为主线,立足于当前油气领域的技术前沿和热点问题,全面展示了油气科技的整体图景和发展线索,介绍了油气从生成到勘探、开发、储存、输运并综合利用的全过程,为我们逐步揭开了油气的秘密,阐明了石油工业的发展轨迹,并努力传播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理念。这本书既适合石油行业从业者学习使用,也适合对油气勘探开发感兴趣的大众阅读,强烈推荐大家学习和分享。
俯视千古解析洪荒讲述油气前世今生
30亿年前海洋中的动植物跟油气的生成有何关联?地下“油气”出生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能够安静地长眠于石头里上亿年之久?《油气简史》将自然界的岩石比作是“茧”,油气比作为“茧”中之“蛹”,从远古洪荒开始讲述油气的前世今生,讲述了油气的前世今生,油气是怎样形成的,藏在哪里,如何被找到,又是如何开采出来并输送到各个地方,一步步为我们揭开了藏在地下的油气基因密码。
书中穿插回溯了油气在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和影响,巧妙将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融入这些故事和事件,娓娓道来。读者不仅可以轻松了解油气藏、油气储量、钻井、采油、管网输送等油气知识,还能对油气是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留下深刻印象。看完本书,我们会惊诧于油气远在千里之外的油田、井场,也“潜伏”在你身边。不信的话,看一眼你开的车子、脚下的鞋子,衬衫扣子,还有形影不离的口罩。
我们大多数人对石油应该都是陌生的,因为我们很少有机会能到油田去,即使在油田,刚采出的石油直接由输油管道输送,也很难亲眼看到采出的石油长什么样。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油气生产就是在地上打口井,便如同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入我们的生活。在众多的描写石油工人为祖国献石油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油海”“油浪滚滚”这样的词语,那么原油在地下真的像海一样波浪滚滚吗?还是像湖泊一样平静如镜或者像长江、黄河一样川流不息呢?事实果真如此吗?它会为您释疑解惑。
论证严谨逻辑严密 匠心独具巧谋思
《油气简史》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性。全书分七个部分,从油气来自哪里、在地下的运动状态、如何来到地面到怎样储存运输,全面介绍了整个流程。全书论证逻辑严密,布局结构严谨,层层深入,内容科学,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对石油天然气的原理、技术方法等复杂深奥的科学问题阐述深刻,反映了作者团队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及深厚的学术功底。
《油气简史》是近几年看到的诸多着作中,最具科普性的一本书。本书特点是文字平易,全书行文如长空朗月般清新俊逸,既简明准确又形象生动,不是单纯地从专业角度讲述油气开发,而是把枯燥、复杂的理论变得平易近人,作者选取与读者“平行”的视角娓娓道来,融深奥理论、深沉思想于平实、风趣的论述中,丝毫不让人觉得有因学术或理论隔阂而造成的阅读障碍;作者独具匠心,巧妙谋思,以问题切入、设置悬念,不仅善用疑问句开头,而且在文章中引入设问和反问。大量使用记叙和白描的手法,灵活运用比喻、排比、类比等修辞手法,比如使用“茧”“蛹”“蚯蚓洞”“法宝”“火花”“磨刀石”生动形象地将油气故事娓娓道来,同时善于穿插趣闻,并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把专门知识通俗化,完美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油气专业知识涵盖了地质、物理、化学、生物、流体力学等多门学科,其中海相沉积、陆相沉积、多场耦合渗流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不胜枚举,存在很高的专业门槛。《油气简史》巧妙使用了“知识小讲堂”来给读者补充跟正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将油气领域涉及到的众多学科、专业以及一系列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了介绍,保证了脉络清晰和行文的流畅。
数易其稿反复琢磨 晦涩理论变温暖
作者精巧构思,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通过大量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保持思维连贯、通俗易懂并感到轻松惬意与趣味横生,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油气简史》不是向读者“照搬”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等“课堂”知识,而是在全面学习了解国内外众多科普书籍的基础之上,将专业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用生动有趣的浅显例子来同理科学现象,用故事来展现科学问题的缘起和发展,让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读者易读易坚持。作者迈出原来的学术专业圈子,不断跟圈外大量希望了解油气知识的年轻人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流沟通,去了解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想象,找到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同时,也与石油院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从事油气地质、钻井、开发、储运、管理、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深入讨论,征求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数易其稿,探索了多种写作模式。
《油气简史》包含大量精美的现场照片,这些照片是编者走遍了新疆、青海、吐哈、辽河、大庆、川渝等一批油气田,与上千口采油井亲密接触,从上万张图片中精选出来的。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绘制的科普示意图、小漫画,这些图片由既懂油气专业知识又有绘图技能的专业人员来完成,更加直观传递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将难理解的油气理论、技术方法等复杂问题更形象通俗地展现给读者,拉进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不管你是否具备一定的油气学科背景知识,本书都能让你看明白、看得懂,油气知识不再枯燥。 “地下油气藏在哪里?”“给地球做B超”“地下的岩石像茧,油气像蛹,岩石与油气紧紧相依,并上演了一幕幕爱恨情仇的故事”“地下油气能乖乖地沿着‘井’涌出地面吗?”……大量形象的比喻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使原本冷峻、晦涩的科学理论变得温暖,让读者接受起来觉得亲切自然。
揭开油气宝藏面纱 来一场油气科普之旅
《油气简史》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地壳深处看不到的油气藏结构,看到了油气从地底来到陆上的艰辛和不易。
走进《油气简史》,走进油气工业上游,来一场石油工业的寻根之旅。石油工业是集石油勘探、油气开采、石油储运、石油化工、油气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庞大的产业链。人们日常接触到的加油站、燃气、化学品等处于石油工业下游。油气产业链上游大多分布于荒山野岭、戈壁大漠及茫茫大海,同人们相距甚远,所以知之者甚少。《石油简史》通过大量来自上游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图文介绍,让人们认识到石油工业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了解石油工业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它对于油气行业科研生产工作者而言同样值得研读,因为它可以丰富所从事专业方向之外的知识,例如采油工读者一定能从本书中收获油气地质、钻井和储运等方面的知识,油气地质工作者也一定能从本书中获得钻井、开发等方面的知识,进而构建更为完整的油气框架体系。
深度挖掘油气社会发展触发现实问题灵感
本书不仅详细说明了油气从形成、勘探、采掘、储运的流程,还从多个角度深度挖掘了油气与社会发展及需求之间的联系。没有石油,就没有光鲜亮丽的衣服;没有石油,就没有安全新鲜的食品;没有石油,就没有安全便捷的交通;没有石油,就没有现代多姿多彩的文明生活……
2021年以来,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已经由前期谋划阶段步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石油和天然气是碳排放“大户”,面对变革,如何平衡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平稳实施清洁能源替代与低碳发展的关系是我们面前的关键课题,值得每一位读者掩卷沉思。
关于油气如何输送与储存,也能触发某些关于成品油物流优化方面的思考,例如优化如何着手?如何协调产业链合作共赢、科学有序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在国家“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及双碳目标形势下,如何积极探索研究我国成品油物流现状和储运设施特点,坚持融合共生、合作共赢的原则,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理念和方法,分析成品油物流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
再版修订 三大细节再优化
01篇幅压缩
本书第一版46万字,图片千余幅,共有530余页,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大部头。较多读者反映书籍较厚不适合捧读,影响阅读体验;同时也不便于携带,不方便利用野外作业间隙、乘坐交通工具以及旅行等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因此,第二版将书中部分内容进行了缩减,同时将“知识小讲堂”的文字部分以二维码形式呈现,供读者扫码阅读。这大大缩减了原书的篇幅,同时也增添了阅读的灵活性。
02音频扩容
作者西南石油大学张烈辉教授对全书内容进行重新提炼,立足大众,在第一版基础上加入部分背景故事,用更加浓缩、凝练、通俗的语言对内容进行拓展,并通过音频的方式播放展示,共14集,约120分钟。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扫描二维码收听其中任何一集,接收信息更加便捷。
03资料更新
书中相关数据更新至2021年。第二版不仅是一本难得的图片库,更是获取油气资讯的第一手资料。
总之,《油气简史》是一本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石油科普大着作,对于多方人士了解油气的历史和感受科技的创新大有裨益。它必将石油的魅力传递到更广大的群体,是石油行业的百科全书,堪称最佳科普读物。